
因為太太我最近忙到沒時間畫圖,所以就
盜連Verginia大人本子的封面(掩面
忘記自己多久沒認真寫一篇讀後感心得文了,有些事一旦怠惰之後就再也回不來啦!
Verginia大人是DMC同人界中我最喜歡的寫手。
記得我看的第一篇文是《安眠妨害》,一看之下驚為天人(笑) 文中維吉爾的神經質呢喃簡直出神入化,帶點意識流的成分,一個夢中的夢中的夢,一連串接不完的幻影恍恍惚惚,究竟哪分是真實哪分是虛假,哪分是清醒哪分是夢,維吉爾有醒來過嗎?還是一切只是維吉爾漫漫長夜無止境的想像?不、維吉爾從未睡著過,從頭到尾都是場清醒的大夢。處理這虛實之間的拿捏,寫作功力真的需要一點火侯,在這篇文上這功力顯得淋漓盡致。
再談到《死鎖》,長篇文要做到長度,除了編劇能力讓一個情節推著一個情節往下走之外,就是文字能力──普魯斯特寫床上失眠寫了二十九頁(印象中||||),李維史陀寫日落一景寫了十來頁,都可以顯現出作者的文學造詣之高。Verginia在後記自言不是編劇的料,基本劇情十分簡單:兩人分合分合,因此她在文字描述方面就得夠厚實。
什麼是「死鎖」?從文本第一章開始寫到了但丁弟弟跟蹤維吉爾到了他家,撬開了鎖,偷走了維吉爾的項鍊,導致後來維吉爾逼不得已得自己找上門,並換了一把高級的鎖。接著看下去,則會知道被鎖住的並不只有房子,鎖也是維吉爾心中的一道防線。最後,演變成維吉爾自願地走入監獄,把自己給囚禁,讓自己跟但丁鎖在一起。鎖到最後的功用不是保護,而是佔有。
在番外集中提到,這文原名「邊緣」,是從「邊緣型人格障礙」中擷取出來的。邊緣算是我在文本中很喜歡的概念,──「是他讓他的哥哥成為了一個邊緣的人,成了一個無法與惡魔接近,也無法與人類接觸的人。」(p23),於是他的哥哥在這種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只能選擇了但丁。當然我喜歡的理由無非是「哇靠!好鬼畜的阿但!」這樣。(掩面) 然而認真探究起來,這文的維吉爾顯得太過「弱勢」了,這個弱勢有可能是因為維吉爾比但丁更早理解了愛的真諦(...),於是他可以單方面地包容。...不管怎麼說,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兄弟倆站在
同樣的高點下的面對接觸衝突種種。
文章的視角從維吉爾轉到但丁,看文過程中不會察覺。Verginia筆下的但丁,騷貨、放蕩、淫亂、反覆、糾結,情感還停留在小孩子階段...。「對維吉爾從過去到現在都相當迷戀」,基本的雛形架構我還滿喜歡的,但是應用(?)上則是讓人很生氣,有種...吃定維吉爾的感覺,而且又太任性太幼稚了。葛格不是讓你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婊子啊!
整篇文的背景是一個悖德之城,一個完全墮落、黑暗、骯髒、「絕對惡」的人間界,貧民窟也好紅燈區也好,在寫作上有種腥羶色的俗套氛圍,這種城裡不見天日的角落是最好濫情灑狗血的場所。我對這種背景設定一直頗感冒,因為太容易進入耽美的氣氛啦!背景描寫不差,但是也不特別出色。文辭方面當然有一定的程度,關於但丁的夢或是鳥的意象也都很不錯;但是由於是長篇文的關係,所以少了之前那種「一波一波都是佳句」的感覺。
我個人認為最精采的一段是「消失的晚餐」。那個晚餐背後所代表的涵義也許是「平凡的幸福」,與家人/戀人在一個屋沿底下共度的時光。「你不是說買晚餐的嗎?」「啊,我忘了。」...「你該不會還在生氣吧?」「為了什麼,憑空消失的晚餐?」幾句對話把但丁一點一滴的「叛變」跟維吉爾縱使看在眼裡卻仍然沒沒說什麼的立場寫得很細膩。那是有點尷尬的氛圍,對但丁來說是有點小小的罪惡感的,但是他最後還是無法控制自己的劣根性(...)。
最後最後,我承認維吉爾舉槍的時候我給他小小害怕了一下,不過幸好只是哥哥對但丁跟讀者所開的惡劣的小玩笑。一部從頭黑到尾的小說,結局再黑下去簡直讓人麻痺。結尾的構成是頗流行(?)的第三人視角,再加上大家都期待的雙子畫面,頗有電影的感覺。番外篇,我愛死Verginia寫的童年文了,另外kuso的DV文也很棒,我很喜歡啊!整體來說還是不錯的,我承認因為我真的很愛Verginia的文,所以不知不覺標準高了起來,變成有點雞蛋裡挑骨頭...。不過真的很高興能夠有機會看到這本><///
呼哈,好久沒打這麼多字了。
PR